一度沉寂的深圳港西部港区开始变得犀利,集装箱吞吐量奋起直追东部盐田,甚至自去年就已超过东部。与此同时,西部港区的名头也越来越响,在今年深圳港的海外推广活动中,许多外国客商都曾听过CCT(赤湾集装箱码头)、SCT(蛇口集装箱码头)的大名。西部港区的这番变化,与其4年来极力推广的华南公共驳船快线分不开。这个创造性的驳船服务网络,在市场开拓中灵活利用西部港区位于珠江口的绝佳地利,引来了更多的国际班轮航线和源源不绝的珠三角货源。
2001年11月,西部港区赤湾、蛇口这两家主要集装箱码头联合推出了“珠三角快线”,这是一个驳船支线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开启后,珠江水域的货物就可以定期直航西部港区,驳船成了水上“巴士”。珠三角地区的货主通过定期开通的驳船,将货物直接运送到西部港区,为赤湾和蛇口两家集装箱码头的国际班轮航线提供“喂给”服务。
将购物巴士的模式应用到航运中来,这是深圳西部港区的首创。CCT国内事务部经理邓伟是驳船快线项目最初的策划人之一,他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赤湾码头就想通过水路中转珠三角货物。因为当时挂靠的国际班轮航线开始增多,其对海上运输时间要求很紧,需要定期的货物“喂给”服务以减少在码头停靠时间。
驳船快线吸引货主的更大筹码是价格。水运运量大,一艘驳船运量大多在3000吨左右,至少可装载80个40英尺的集装箱,摊算下来,每个集装箱的运费较陆路拖车要便宜20%左右,像湛江等距离较远的地区,水路运费较陆路则要少50%。
对于中山、黄埔这些与深圳距离较近的地区而言,驳船运输较拖车更为迅速。黄埔码头的一位货主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货物晚上运上驳船快线,第二天一早就可到达蛇口装上集装箱班轮,比拖车运输还便捷,运费也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