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4日,“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在广州召开,为期三天的项目洽谈,以3000亿元成交额结束。“9+2”协作机制开始显现出无穷的经济活力。这仍然表明珠三角地区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
华南城选址深圳而非长三角,显然有其考虑:方圆150公里范围内的数十万家工厂需要提升而且走向有序。借助CEPA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协作,将香港、澳门拉了进来,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势属必然。
深圳有条件实现国际化
深圳将再用20年的时间打造成国际化城市。因为毗邻香港的优势,所以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在过去二十年间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在探讨深港关系和合作问题上,我们认为深圳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在香港互动中不断使自已更加开放和与国际接轨。
珠三角最有条件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化,首先看看这里的基础设施:五大航空机场虽然有重复之嫌,但如果做好分工协作和互动,其国际航空吞吐量和国际航线覆盖面不逊于世界任何一个地区;另外这里还有国际海港香港葵涌港和深圳盐田两大港口,国际航运的吞吐量也居世界前列,尤其是盐田港,发展迅猛,显示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外向型特征。
华南城地处这一区域,又有平盐、平南两条铁路与京九线相连,因此华南城的定位不仅是工业原材料的展示交易,而是集展示、交易、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以及金融结算等功能于一体。那么其国际化是其显著特色,吸引世界工业最新、最优的原材料,以加强本地区产品的创新能力和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中国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依靠的优势是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但如果保持经济的继续繁荣,中国企业就必须走向国际化。对深圳这座城市而言,保持开放前沿的优势就是更加与国际接轨。
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深圳和香港是一座双子城,两地的经济、文化教育乃至居民生活越来越走向一体化。CEPA是助推器,实际上,香港的经济在借助CEPA更加走进珠三角时,也将深圳和珠三角其它地区带向更加国际化的进程。
说华南城有助于深圳整座城市的国际化有点夸大,但在深圳国际化的趋势中,华南城也顺应了这一形势。如果没有国际化,华南城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华南城30%的商铺留作国外厂家使用,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泛珠三角”协作的推动
进入2004年,企业的国际化的呼声再次高涨起来。中兴通讯拿到500万美元的伊拉克战后重建合约,显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象征意义更大。
在珠三角,这个庞大的世界制造业加工基地,因为初级而缺少分工协作和无序,中国本土化的企业太缺少品牌产品。企业的低端化、缺少知名品牌、家族式管理成为珠三角地区企业最为显著的特征,要想进入国际化,就必须改变现有格局。
华南城这个世界最大的工业物流项目,能够降低企业生产和时间成本,显然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而且华南城将香港与企业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说,华南城的出世正是顺应这一经济发展的趋势,成功的企业在于是否抓住机遇,顺应形势。CEPA、“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都将使港澳以国际化、市场化、开放型和服务业的优势推动中国内地更健康、更稳妥地走向全球化。
华南城整合这一区域的优势资源,汇集世界各国的最新、最优工业原材料,正是借助CEPA的效应,将珠三角其它地区的制造业通过港澳的服务业走向世界,提高层次。
目前的迹象显示,深港两地政府有意将华南城作为CEPA框架下深港合作的物流基地,显然是看到华南城所具备的功能和优势。
在当前“泛珠三角”合作的背景下,所谓区域的融合,最核心的就是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区域分工。那么香港产业的再次转移将进一步促使这一区域的产业升级和换代。
华南城提供完整的工业原材料配套体系,将“国际市场国内化”,同时也将“国内市场国际化”,两方面均为互动的关系,虽然从外部还看不出哪一方占有更主导因素,但对于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来说,助其国际化显然更加有意义。
华南城将成为工业原料的“华尔街”
上述的分析表明,珠三角地区的企业由于自身主要技术开发能力较弱,在走向国际化过程中将会遇到困难。
虽然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正在国际化的市场,但是就单个行业来说,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展示如果能聚集和形成国际化市场,那么将对企业是极大的帮助。
华南城在招商中显然对跨国公司的力度更大。在香港、德国德鲁巴都举办过招商会,从半年来各国驻香港领事来华南城参观的情况来看,中美洲、欧洲、沙特、奥地利等国显然希望将华南城的模式介绍给本国工业家从而打进中国的市场。
华南城目前已与世界各国1200家不同行业商会建立了联系,吸引了花花公子、美国依士曼、香港同得仕、星运集团、哈森鞋业、百丽鞋业、美国杜邦、德国拜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将有助于华南城自身的国际化。
现实表明,当一个企业想要在各种不同文化或市场之间扩充它的支援内容、资产和讯息时,将会面临运筹及组织上的各种挑战。现阶段,中国企业正致力于参于全球产业分工,华南城无疑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